s關公五虎將.JPG  


  這套理論是大陸一些學者提出,由歷史不會去提及的人性與利益關係去交流,

來解釋為何蜀漢最後會失敗,曹魏為何會成功,孫吳為何只能偏安。
 
  我這篇單純只就蜀漢失敗原因做說明,至於相不相信…就看各人了。
 
 
  東漢時期很重名聲,有名聲人家才肯聽你的。除名聲外還需要交流網,一個
軍閥必須和當地大族打好關係,令大族願意替他管理地方與提供資源,否則就是
會被架空或滅掉。這部份最有名的例子是劉表與劉焉。
 
  劉備嚴格講起來只是個平民,他少時以保鑣出身,名聲不是很好,也因為大
族看不起他這個平民,讓他在當時的中原地帶站不住腳,所以他才要混水摸魚撈
個劉皇叔的名號讓自己師出有名,給那些大族有個服他的藉口。
 
  而他收諸葛亮當麾下,不是因為諸葛亮神機妙算。諸葛亮家族是望族,來到
荊州後和多位名士有交情,迎娶的妻子,家族中有多人和荊州大族有姻親關係。
劉備之所以收諸葛亮為部下,為的就是依靠諸葛亮的人際關係網,和荊州有力氏
族搭上線。
 
  事實上劉備入荊州以後,積極和荊州士族交好,並且利用諸葛亮的關係借錢
借糧,鞏固他在荊州的地位。劉琦之後嚴格說也是被劉備架空,只是拿來讓劉備
有統領荊州的藉口之一。
 

 chibi_battle.jpg  
 
 
  比較出人意料的是,赤壁之戰有很多研究報告指出,這場戰爭劉備集團沒有
出力,是孫吳集團獨力獲得勝利。也因此孫吳主張他們應該享受戰後勝利果實,
其實是沒什麼錯。問題出在孫吳本身內患不斷,他們沒有足夠人力物力去確保整
個荊州,才會在當下權衡利弊後,將荊州主導權給劉備集團去控制。
 
  這邊重點來了,當時在周瑜主導下的孫吳集團,原本是打算進攻益州擴展實
力,卻因為和劉備集團的戰略目標相衝突,加上周瑜與曹魏交戰時受的傷復發身
死,孫權才決定放棄進攻益州,讓劉備所率領的荊州集團有機可趁。
 
  當時劉備集團進攻益州,選龐統陪劉備進軍,讓諸葛亮與關羽駐守荊州也是
有其道理存在。和龐統相比,諸葛亮的人際關係網更深更能穩定荊州。關羽從最
初就跟隨劉備,也是當時劉備集團中名聲最響的人,不管怎麼說,當下選這兩人
穩住後方怎麼看都是最佳解。選龐統的原因也很簡單,劉備率領的部隊在當下主
力其實就是荊州集團,他必須身邊帶一個名聲夠響亮,又是荊州出身可代表荊州
利益的人,來穩荊州兵的心,因此龐統才會雀屏中選。不然怎麼不挑馬良當軍師
?因為馬良名聲沒龐統大。
 
 
  而令蜀漢集團由盛轉衰的最大原因夷陵之戰,劉備不管從哪方面來看,他都
必須要打。劉備在佔領益州以後,替他穩住益州的最大助力其實就是荊州氏族集
團,現在荊州失去,只剩下益州的話,劉備自赤壁以來的集團重心荊州氏族,在
發言權與實力上都會大打折扣。
 
  劉備本身很會玩平衡政策,因為他不像孫權還是曹操,這兩人本身就是大族
出身,領導者本身就有足夠實力去維持政權穩定與不墜。劉備從開始到結束,他
都沒有這層優勢。所以他必須,也被迫一定得讓他倚為中心的荊州集團去主導反
攻荊州的作戰,他沒得選。但很可惜劉備失敗了,也從此註定荊州氏族必須待在
益州,以外來勢力身份和益州集團搶主導權。
 

s1_53b14d032c5ed.jpg  
 
  劉備死時,諸葛亮只有被委及政治方面的權力,軍隊方面的勢力,有不小部
份是被掌握在以李嚴為首的益州集團手上。諸葛亮之所以要親自去打南蠻,不是
因為南蠻難對付,一群土著有什麼好怕的?那些演義情節不過是說書的為了精彩
自己加上去而已。
 
  諸葛亮之所以要親自當主將攻向南蠻,就是為了把軍隊勢力掌握在手中。在
失去荊州的情況下,尤其經歷夷陵大敗,蜀漢政權中的荊州集團勢力其實已經大
不如前,加上最會協調內部糾紛的劉備已經掛了,荊州集團在蜀漢政權的地位其
實已經變得很尷尬。所以諸葛亮身為荊州集團當時的首腦,他必須在僅剩的漢中
與益州這兩塊地盤上,確立荊州集團勢力得以延續,所以他必定得奪取大部分的
權力,才能讓沒有後援可支撐的荊州集團,還能在蜀漢政權裡保持領導地位。
 
  劉備有注意到這點,所以當時劉備託孤時沒把權力全部放給諸葛亮,玩的就
是他最擅長的權謀術。
 
  而在確保軍權以後,諸葛亮接下來就是以北伐為藉口,把重心移到漢中,剝
奪掉劉備安排給魏延的漢中集團,並且架空魏延的軍權,把蜀漢集團內可以和諸
葛亮對抗的勢力再消滅掉一個。之後並且限制魏延有奪得軍功的機會,為的就是
削弱魏延的影響力。
 
  諸葛亮在北伐的戰略上十分正確,就是聯絡長安附近一帶被曹魏排擠的少數
民族,並且以這些善於騎馬的少數民族來充實軍力。不過礙於當時蜀漢國力過少
,腳步不穩,加上以李嚴為首的益州集團仍然和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有所不
和,諸葛亮的這個戰略一直沒有被好好實行。
 
  有人說諸葛亮多次北伐都是同樣套路,但諸葛亮不得不這麼做。戰略重要性
永遠都大於戰術,而戰爭只是為了獲得勝利的其中一個手段。諸葛亮北伐為的就
是拿下長安那一帶,奪得當時相對益州而言較為豐富的人員與素質較高的人力。
這在已經失去荊州的蜀漢政權裡面,是不得不行的一條道路。
 
  有研究報告指出當時的蜀漢與曹魏國力比約為一比八,和孫吳比約為一比四
,在需要孫吳幫忙牽制曹魏戰力情況下,諸葛亮是不可能選擇和孫吳開戰奪回荊
州這條路。即使他這麼做了,仍然無法改變蜀漢與曹魏的國力比,蜀漢仍然要滅
亡,所以他必須,也不得不北伐。
 
  而在北伐過程中,諸葛亮也為了確保荊州集團權力,有對同為劉備託孤大臣
、身為益州集團首腦的李嚴進行政爭。諸葛亮以李嚴謊報缺糧、貽誤軍機的藉口
,拔掉並免去李嚴身為益州集團首腦的職位。而在李嚴失勢後,諸葛亮仍然以李
嚴之子繼承李嚴職位來安益州集團之心,但也讓益州集團失去與荊州集團爭奪主
導權的機會。
 

20120919093712-7470426.jpg  
 
  這之後的蜀漢政權,確立了以荊州集團為首的領導地位。諸葛亮之後掌握蜀
漢實權的蔣琬、費禕,都是荊州集團出身的人。而楊儀、姜維等人因為是曹魏集
團叛變過來的降將,即使有實力,但就和王平明明比馬謖更會領軍打仗,卻只能
在街亭當副將一樣,他們都因為不是荊州集團出身的人,而無法主導局勢。
 
  蜀漢之所以會敗,並不是僅在於蜀國物力不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原本該
主導局勢的領導人勢力,被士族反客為主把持政權,把領導人給架空。在士族把
持朝政後,一切出發點都是先以維持士族權力為優先,在戰鬥上自然敗多勝少。
而諸葛亮可以在這種局勢下,除了維持與擴張他代表的荊州集團利益,還多次壓
逼曹魏只能跟他打以防守性為主的戰爭。你要說諸葛亮沒有軍事才能?那才真的
是個笑話。
 
  只是在諸葛亮代表荊州集團利益的前提之下,其實多少就註定蜀漢打曹魏不
可能獲勝的結局了。除了科技差異過於懸殊以外,戰爭比的仍然是後勤與人力物
力,在國力差異過大的情況下,除非領導人有種像曹操一樣任人唯才並且做得徹
底,不然要贏的機會還真是渺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色小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