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22151836349619wgps9ffzvuht.jpg

PM2.5稱為細懸浮微粒,指空氣中懸浮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比頭髮寬度1/28還小。PM2.5的來源可分為排放到大氣時即為PM2.5的原生性微粒及經過物理或化學反應後形成之PM2.5衍生性微粒。

原生性PM2.5主要來源有含海鹽微粒、灰塵、燃燒不完全之碳粒及自然界及工業產生原生性微粒。衍生性PM2.5主要來源有燃燒後產生之硫酸鹽微粒及硝酸鹽微粒、動植物殘體或排泄物分解產生銨鹽微粒以及大氣中半揮發性有機物與微粒形成之有機氣膠。其中二次衍生性氣膠常為不良空氣品質PM2.5主要污染源。

其實空氣污染不只是在室外,歐美國家甚至發現室內PM2.5濃度比室外高,因為室內環境中有許多PM2.5來源如烹飪油煙、抽菸、打掃的揚塵、影印機及印表機碳粉,還包括飛沫中的病毒及細菌、黴菌孢子和塵蹣等。

PM2.5因為粒子很小,容易穿過人體呼吸系統的屏障,經由呼吸而沉積在下呼吸道及肺泡中,破壞肺臟及呼吸道的功能。更小之超細微粒可能會經由細胞吞噬作用或穿過細胞膜,對肺部及心血管造成影響;可能刺激肺部的神經元進而影響中樞神經及心血管之自律功能;可能穿過肺泡進入循環系統引起發炎反應及細胞介素之分泌導致心血管疾病或在肺部引起急性發炎。

PM2.5表面會吸附有毒物質如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AHS)、戴奧辛、有毒重金屬以及病毒、細菌和黴菌等,更加危害人類健康,造成如肺功能障礙、呼吸道感染增加、心臟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氣腫、塵肺症、肺癌等,世界衛生組織於2013年將戶外懸浮微粒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如國內肺癌發生率逐年增加,不抽菸族群女性肺腺癌發生率相當高,分析顯示女性肺癌死亡與PM2.5有關。

目前尚未有方便有效防範PM2.5的方法,一般活性碳口罩只能吸附有機物及去除異味,對PM2.5阻隔效果並不佳,N95口罩才能有效阻隔PM2.5但無法久戴,在室內則以空氣清淨機來防範PM2.5。PM2.5汙染又會因地區及季節甚至環境改變而不同,因此防範PM2.5的方法只能掌握PM2.5情報,避免暴露於汙染空氣中,盡量避免PM2.5室內汙染源,擺放綠色植物增加空氣濕度及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為抑制PM2.5的毒性,化學及相關科學家已致力研究分解PM2.5中有害化學物質,如以紅酒萃取物白藜蘆醇抑制PM2.5毒性以及經由生物科技或奈米科技等方法分解PM2.5中之PAHS及黴菌。目前科學界對於解決PM2.5的危害仍處於初步研究,臨床及應用仍有待觀察。
 

文/ 應用化學系主任  陳香惠    
出版日期:2018.10.22

出處:點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色小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